首页>关注 > 正文

莫用“电话”替代“对话”

2022-04-25 16:07:42来源:多彩贵州网

网络时代,老百姓都习惯了用电话进行交流,有什么事情要吩咐,打一个电话告知;有事相求打一个电话,既避免了面对面的尴尬,又省时省力。电话给人带来的方便毋容置疑,但如果基层干部在服务群众的时候,过度依赖电话,甚至用电话替代对话,那就可能得不偿失,不利于基层干部走好群众路线,服务好群众。

近日,媒体报道称,在信息化时代,各地普遍运用新技术、新手段、新应用,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,但也由此衍生出一些脱离群众的新苗头:有的基层干部不善、不愿、不屑与群众面对面打交道,安排工作习惯微信吼吼、处理事情经常电话问问、了解情况依赖表上看看。这种不良风气被一些干部自嘲为“不见面治理”,值得警惕。

实事求是地说,相比于面对面、心贴心的对话,键对键的电话确实方便快捷得多,一个基层干部,坐在办公室,动动手指就可能把全镇需要了解的情况了解掌握。而要去面对面的对话,心贴心交流,所耗费的时间精力肯定会倍增。熟悉了解农村情况的人都知道,农村群众居住极为分散,村与村之间距离几公里,甚至十几公里都很正常,不说同坐小板凳、同喝大碗茶的交心换心,单是在路上耗费的时间精力都不容小视。一些基层干部用电话替代对话,似乎也情有可原。

脚下沾有多少泥土,群众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。事无巨细,要求基层干部一如既往地去面对面的对话,这是不现实的。在一些事项上,用电话替代对话也无不可。但基层干部也要明白,如果搞“不见面治理”,简单地用画面代替见面,用电话替代对话,也是此路不通的。密切联系群众、为群众解难事谋实事,距离不会产生美,在心贴心的沟通上多下功夫,在面对面的服务上多花力气,永远不会过时。基层干部常和群众同坐一条板凳,才能多一份真诚、多一些真心、多一片真情,真正把听民声、化民怨、解民难落地落实。

如此看来,基层干部要服务好群众,既需要电话,更需要对话,希望广大基层干部既要用电话摸清群众愿望和诉求,也要与群众坐到一条板凳上,真正把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。

作者:李瑛

一审:金妮

二审:王琳

三审:喻丹

标签: 一个电话 有什么事情 群众路线

责任编辑:

免责声明

头条新闻

最新新闻

精彩放送